每周食谱 兴趣爱好
心理健康
首页 >  德育广角 >  心理健康
“破窗理论”对我们的启示
阅读次数:3985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6-05-16     发表人:管理员

 教育是一门艺术,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,而创新的源泉在于深层次的思考。公安县斑竹垱中学校长陈克明在工作中思索,在思索中积淀,在积淀中锤炼理论,其在“破窗”理论中孕育出来的学校管理经验,值得学校管理者借鉴。

  多年前,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,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,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,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。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,他把顶棚打开,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。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,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。后来,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。结果呢?仅仅过了几个小时,它就不见了。

 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,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“破窗理论”。理论认为: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,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,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。久而久之,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。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,犯罪就会滋生、繁衍。

  按“破窗理论”逻辑推进,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。所以,没修复的破窗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。

  “破窗理论”从心理学、犯罪学等角度指出了环境对人的暗示性和诱导性,而学校管理的效能也与环境管理、环境维护息息相关,因此,“破窗理论”与学校管理之间就形成了许多结合点。十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使笔者认为:“破窗理论”对学校管理有着很现实的意义。如果学校管理者能够精于谋划,精细管理,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管理环境,避免学校管理中的第一扇“窗户”被打破,或者打破后及时修补,精心维护,那么学校管理成本会大大降低,学校管理的效能则会大大提高。

  那么,以“破窗”理论为依托,怎么打造一个较为理想,有利学生成长的环境呢?

    一、多元育人  勿留“破窗”示学生

  如果能够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,从美化绿化、改造环境入手,从劳动实践与体验入手,不仅可以让学校环境管理成为轻松惬意的事情,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、环保意识、爱校意识,陶冶学生性情,净化学生心灵,培养学生美德。

  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核心竞争力要素,而且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。如“正德、弘毅、笃学、创新”的校训可以端正学生品行,校正学生航向;如“后生、乐业、博学、协作、创新”的教师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教师的工作、思想指南,而且优秀的教师群体也是学生学习的示范;如学校的校歌《斑竹啊,斑竹》能够让学生了解斑竹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更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斑竹“大志苦心、勤耕不辍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奉献精神。良好的教风、校风、学风让学生如浴春风,文化墙、文化窗、文化苑任学生徜徉其中。经济强国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:许多城市和集镇经济发展水平日渐提高,可市民的素质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,垃圾到处乱扔,公园鲜花搬回家中。市镇管理部门后业接受了一个学者的建议:花大力气建造园林,美化街道,整饬环境,并邀请广大市民参与市镇美化绿化。不久,市镇园林管理处惊奇的发现市民的环境意识大大增强了:垃圾分类处理,公共绿地绿草如茵,公园里鲜花再也无人摘回……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也正是“全民美化运动”的开展,让日本成为了“文明社会”。其实,这也是“破窗理论”在市镇园林管理中的一个典型案例。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,令许多校长头疼的学校环境卫生问题不如从三个方面入手:一是科学规划,美化绿化。让每一棵绿树都启示学生珍爱自然;让每一朵鲜花都感染学生向美向善;让每一尊雕塑都教育学生人文关怀,润物于无声之中,育德于生态校园。二是加强管理,注重维护,永葆生态校园生机与活力。花草的荣枯,我们施以科学的管理。自然的更替,我们注意四季花草的搭配。一株杂苗,不妨马上拔除;一片垃圾,不妨随手清除;一棵枯树,不妨及时铲除。要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异常自然和谐、优雅整洁的环境中的时候,获得一种不自觉的提示:这里不能随地吐痰、不能随手乱丢纸屑皮壳。反之,如果有一株绿树被折枝而未及时清除、有一片草坪被践踏而未及时整理、有一枝鲜花被攀摘而未及时提示、有一片废纸躺落而未及时扫掉……,那么对于其他人就可能会产生一种暗示:原来这里是可以随意侵占、毁损和丢垃圾的,侵占、毁损或丢的越多对后来者来说就越有一种纵容感。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,可以说很快这里就会成为一个废弃“农场”或大垃圾箱。三是温馨提示,春风化雨。威尔逊曾说:“花园的美丽,需要人们用心灵的美丽来护持,你欣赏了他人品格的美丽与高贵,他自然就会付之以等价的行为来回报你。”以人为本,转换角度来温馨提醒学生,效果会更好:“花朵的自然之美,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”,“把花朵留在枝头,让美丽留在心灵。”

    二、心怀宽仁  巧护“破窗”扶差生

  现在,许多学者和连篇累牍的著述都讨论过一个同样的话题:消除差生观念,关注学困生。笔者在这里不想就此类论述作辩论,只是作为一个基层的教师说一句真实话:差生是客观存在的。要么是家庭不幸,要么是心灵的叛逆,要么是环境的不良,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。对于此,有的班级,甚至学校,采取的是粗暴的态度,一赶了之。殊不知,赶走一个,又会出现一扇“破窗”。

  作为有良知的教师和管理者,就应该面对现实,分析情况,找出原因,制定方案,关心关爱,春风化雨,而不能让其“破窗”。

  倡导服务至上。管理学校其实就是经营一所学校。学生进校之前,通过家访、与家长交流制定共同教育的方法,了解学生之前的学习状况等,建立好学生档案;不分快慢班,但实施分层教学,分层激励;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跟踪管理并及时与家长交流;对学生今后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并给予细心辅导,给予激励和动力等。

  倡导心灵激励。纽约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·罗尔斯小时侯逃课、打架、无所事事,但是新任校长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,校长对他说:“我一看就知道,你将来是纽约州州长”。校长的话产生了巨大作用,唤醒了罗杰的主体意识,经过努力他真成为了州长。心灵激励,对于差生的转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是主体转化最重要的内驱力。一句具备哲理、易于接受的话语可以改变人的一生;一个微笑、一个眼神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无穷的前行动力。评价意味着开发潜能,我们要通过科学的评价,增进师生自我意识的成熟和主体意识的觉醒,让他们认识自我,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,在评价中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并得到成功的满足,认识和把握发展的方向和规律,增强发展的信心,形成发展的内驱力。

    三、尊崇师德  莫让“破窗”损形象

  “破窗理论”在学校教师管理中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。学校的品牌形象不仅依托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,更依托于学校教师形象,尤其取决于学校的整体社会评价和信誉。如果学校管理者不能从维护教师形象入手来维护学校品牌形象,就容易出现“破窗现象”。

 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,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,举手投足都代表着教师的形象。试想一下,如果我们在茶馆经常可以看到某学校教师打麻将的身影,在社交场合经常听到教师对学校满腹的牢骚,甚至有时还听到某学校教师被强制戒毒或被劳动教养的消息,或者在学校,经常有教师迟到,早退,上课放羊,随意接打手机,用办公电脑看娱乐电影,和学校领导对着干等等,可想而知,这样的学校是一所没有生命力的学校。要改变这种状况,学校必须实行人本管理,推行校务公开,关心教师民生,关注教师冷暖,通过多种方式来换取民心,增强教师的幸福感、尊严感和成就感,教师会自然而然以学校利益为重,维护自身形象及学校形象。在一定意识上来说,教师维护自身形象也就是维护了学校形象。

  那么,教师维护自身与学校形象应该做到哪些呢?我觉得:一是要做到为人师表。要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,认真履行工作职责,教书育人,敬业奉献,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念,坚持抵制有偿家教诱惑,坚守职业操守。二是要阳光生活、工作。要让社会感受到教师的勤恳正直、厚德载物,与人为善,感受到学校和谐友爱,团结奋进,可亲可近,要维护学校利益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维护学校形象,维护学校声誉,维护学校利益,维护学校品牌。

  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教师队伍、维护教师和学校形象、保障学校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。师德师风建设一是要实在,二是要常规化,三是要坚持评估,四是领导要勤政廉洁,公正务实,才能达到“身正令从”的效果。只有深入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,才能有效保障教师队伍的纯洁性,才能避免教师队伍中出现“破窗”。无论从哪个角度讲,如果教师队伍中出现“破窗”,即使修补到位,都不可避免地对教师形象和学校形象造成不同程度影响,所以不如功夫花在平时,努力建设师德师风,未雨绸缪方为上策。

    四、养护班级  善修“破窗”造氛围

  破窗理论对于班级管理更具有现实意义。必须关心关爱、精心养护每一位学生,必须及时耐心的帮助学生改正他们身上的每一点小错误,必须要及时制止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,不然班上就会出现“破损窗户”,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暗示去“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”。

  1.精心呵护。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精心呵护的对象。这需要我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,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、学习情况、思想状况、身体情况、社交状况等全面深入的了解,给可能出偏差的学生艺术性的实施以无声的关怀,给思想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予心理咨询。

  2.制度维护。夸美纽斯曾说:用语言、事物表扬,用警告、训斥、惩罚及对特殊的个别的过错采用体罚,以有教益的惩罚制度,即“持以坦白的态度,出以诚恳的目的”,使儿童理解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,正如吃苦药治病一样。班级制度建设是有效擦亮、维护班级每一扇“玻璃”的重要工具。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,一是要考虑可执行性,也就是要考虑制度是否具有执行的政策背景,是否具有执行的条件。如对学生的适当惩戒教育,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看,是必要的。而美国、法国、韩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写进了法律。二是要公平性,所有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,同一尺度。如果有网开一面等情况,那无疑是留下了一扇“破窗”。三是要具备功利性,也就是要有利于班级管理,有利于学生成长,有利于形成班级制度文化。

  3.及时修护。有个班级曾经有个留级生,经常逃课、迷恋上网,老师专门找他谈话,肯定他的优点。有一天,这位老师去上课,老远听到该生在教室里大喊“这几题是要考的!”教室里居然热热闹闹读了起来。从留级生的话语比老师的话语还有效这一现象来看,说明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,能有效扼制“破窗”现象于萌芽状态。

  对出现问题的学生,班主任和教师一定要认真、科学的分析原因,拿出方案;耐心、细致的帮助学生改正错误,校正思想。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,一定要冷静、求实的对待、处理,切忌熟视无睹,不以为然,否则会有更多的玻璃被“打碎”。要重视被打破的第一扇窗户,不要等到“体无完肤”、玻璃碴遍地时再去修补。那时,不仅难以修补好,而且还会留下永久的疤痕,宛如大病初愈的病人,无论如何是难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的。这样再浅显不过的道理,谁都明白,但是,面对第一扇“破玻璃”,我们往往熟视无睹,或不以为然,或碍于情面不管,直至更多的玻璃被打碎,那时已“为时过晚”。

    五、捍卫平安  谨防“破窗”酿事故

  当前,学校的安全工作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点,社会关注的热点,家长关注的焦点。几乎可以这样说,学校只要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,就可能为学校带来灭顶之灾。但是,如果我们能够从“破窗理论”中得到启示,做好预防、教育、管理、疏导工作,就能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、安全责任零纪录的目标。

  1.预防为先。学校安全事故虽然不可预知,但是可以事先预防。学校必须做好四项工作:一是法制教育。课堂上的法制教育只是其中一方面,另一方面还要把专题法制教育,特别是聘请专业法制工作者的法制教育作为长期工作内容。二是安全教育。自1996年起,我国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,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。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。要教会学生珍爱生命,安全第一的生命质量意识,要教会学生灾难应急处理知识和急救求生常识。三是隐患排查。要对道路、水电、锅炉、煤气、公共场合、学生公寓,特别是学生心理隐患等全面排查,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。

  2.管理为先。安全管理要做到制度科学规范;要制定实施细则;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人;要实行责任追究;要构建安全管理网络;要实现学校安全无缝管理,校外安全跟踪管理。

  3.疏导为先。学校安全工作要做到无安全事故,无“破损窗户”,还必须做好安全疏导工作。安全疏导包含学生心理安全疏导、学校应急安全疏导、应急安全演练等。特别是在当前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,学生应急安全演练显得特别重要。汶川大地震时,被网友称为“史上最牛校长”的叶志平,创造了两千学生下楼只消一分半钟,学生无一伤亡,老师无一伤亡的奇迹。学生逃生模式结果与演习没有两样。很显然,这一奇迹的创造归功于该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的紧急疏散演习。

  “破窗理论”最先只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现象,但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研究和实践的队伍中来。现在,破窗理论已经被广泛接受并运用到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犯罪学、心理学、教育学等学术领域,而且理论更加完善和丰富。不仅如此,“破窗理论”在交通管理、市政管理、社区管理、教育管理等实践领域更彰显其运用价值。